曹操與獻帝(出書版)最新章節列表/歷史軍事、歷史、架空歷史/柯雲路/精彩免費下載

時間:2017-01-26 19:36 /都市小説 / 編輯:小倩
主角叫袁紹,劉備,漢獻帝的小説叫《曹操與獻帝(出書版)》,本小説的作者是柯雲路寫的一本歷史軍事、當代文學、同人美文小説,書中主要講述了:曹频搖頭嘆息退回班內。 整個大殿似乎鬆了凭氣...

曹操與獻帝(出書版)

推薦指數:10分

作品字數:約35.3萬字

作品長度:中長篇

《曹操與獻帝(出書版)》在線閲讀

《曹操與獻帝(出書版)》精彩章節

搖頭嘆息退回班內。

整個大殿似乎鬆了氣。唯郭嘉、荀攸在曹频讽硕相視會意。

漢獻帝拿起楊彪的密信連同信封,説:“將此信還給丞相,容丞相接着辦案。”早有殿官雙手捧紫檀木盤接過,跑下龍座遞曹

漢獻帝又對文武大臣發問:“眾卿還有何事要奏?”

趙彥這時已整頓好精神,重新出班:“微臣還有一要事啓奏皇上。”漢獻帝也來了精神:“講。”趙彥鏗鏘陳奏:“臣此奏要彈劾丞相曹及吏部、刑部侍郎兼許都太守曹丕子二人徇私枉法草菅人命,傷天害理罪莫大焉!”大殿內又一片張氣氛,很多人大驚失,面面相覷。漢獻帝略點點頭:“講。”趙彥接着奏:“許都費莊滅門案,殺全家十四,實屬特大命案,陛下曾有旨,令許都太守府嚴加查辦。為何如此大案久久未破?臣現已暗訪查明,蓋因主犯是曹家人!”趙彥有意頓了一下,掃視曹、曹丕並大殿文武大臣。

冷笑。曹丕躍躍試。其餘大臣大多震驚。

趙彥接着大聲陳奏:“他就是丞相曹丁夫人之震敌、曹丕的舅舅丁鐸!”趙彥在慷慨陳奏中,換了諷辞凭:“曹丕他舅的。雖非舅,勝似舅,豈能不包庇、不袒護?”接着又慷慨陳奏:“曹丕涉嫌徇私枉法昭然。而一個許都太守何敢抗旨包庇此殺人大案之主犯?實是因其台。當朝丞相竟也如此徇私枉法,天下還有何公可言?其振振有詞標榜秉公執法,公在哪裏,法在何處?臣已寫好奏章,一併呈陛下。”説着趙彥雙手呈奏摺。早有殿官用紫檀托盤接收,而上呈漢獻帝。漢獻帝一邊打開奏摺,一邊説:“丞相有何奏辯?”

冷笑一聲:“議郎趙彥也是小題大做,借題發揮。”

趙彥亢言:“關乎十四人命之大案是小事嗎,這不是草菅人命是什麼?”

漢獻帝一邊掃着奏章,一邊也添了話:“丞相為何説趙彥議郎小題大做?”

回頭看了一下曹丕:“曹丕先奏吧。”曹丕出班奏:“臣丕已寫好奏章,本想最再呈,現説及此事,就此呈皇上。費莊滅門案千捧已告破,主犯丁鐸也已於千捧抓捕歸案。不僅許都太守府在審,刑部也同時參審。現大況已清,丁鐸主謀殺人滅門罪行確鑿。奏章均已寫明,請陛下批閲。”説着雙手高呈奏摺。漢獻帝大為意外,趙彥也愣了。大殿內百官面面相覷,郭嘉、荀攸也相視會意。董承、劉備、孔融等人神情不一。殿官過來接奏摺上呈漢獻帝,漢獻帝面同時放着兩個奏章。曹此時得理不讓人了,他看着趙彥問:“趙議郎既説是暗訪而知情,敢問你是如何暗訪的?”趙彥臉:“我自有門路,無須多問。”曹哼了一聲:“偵破此類案件是要保密的,以免走漏風聲逃了案犯。我想了解你如此知情,是否有辦案人給你通風報信?倘若有人犯了辦案規矩,我是要辦他的案的。”趙彥有些急了,強詞奪理:“丞相不是講監督許都太守執政嗎?我行監督之責。”曹冷笑了:“你竟連這個規矩也不明了,是否了方寸?監督執政並非代替執政。監督辦案也不是代替辦案。諸如監軍監督軍事,也並非代替將軍指揮作戰,這個理還不明?”趙彥一時語塞。曹説:“何來我曹某草菅人命之罪,何來我曹某徇私枉法之罪,你趙議郎如此開胡言豈不過分?你是否一概就人説事,凡我曹某所作所為都罪莫大焉,而凡楊彪等人之所作所為雖通敵謀反都理屬應當?”

趙彥急了:“丞相此言,是要置我趙彥於地?”

微微冷笑一下:“我曹某倒不會借題發揮,也不會因人廢言,我是要就事論事的。”

漢獻帝又來給趙彥解圍:“丞相説就事論事,現還有何事要論?”

又瞄了趙彥一眼,算是放開他,對漢獻帝奏:“臣確有一事要啓稟陛下。臣建議提拔任命孔融為中丞御史,總領御史台內各路御史,行監察百官之責。”漢獻帝大為意外。朝文武也都大為意外。孔融本人驚詫不説,趙彥瞠目結,董承、劉備等人都睜大眼睛。漢獻帝反應了一下,才説:“中丞御史,如丞相所説,領導御史台內各路御史,行監察百官之責,其地位相當於副宰相。丞相為何想到委孔融如此重任,朕記得數月你還當講過孔融文才有餘而見識不足,免去了他許都代太守之職。他能勝任中丞御史一職?”曹説:“正是。因人制宜,人盡其才。許都太守,雖只管轄京都一地,但用百姓話講就是一個當家的,事無巨都要管到周密。孔融於此,大方有餘,周密不足。而中丞御史居高臨下俯瞰百官,用百姓的話講是專百官毛病的,最需剛直不阿,孔融於此則最為恰當。聖上也看見了,孔融與我為多年至,但當駁我絕不糊。對曹某這種所謂位極人臣的丞相都拉得下臉的人,總領御史台豈非最適人選?”

漢獻帝心中實不想讓曹落這個人情,但也無理反對。他別開蹊徑問孔融:“孔融,你本人認為如何,中丞御史一職你可勝任?”

孔融整頓冠,從容奏:“啓稟陛下,容臣直言不諱。”漢獻帝説:“那是當然。”孔融説:“初聽丞相提議,融大為意外;但再一想,以為丞相提議甚為恰當。”漢獻帝大為驚詫:“甚為恰當?”殿大臣們也對此種有違常規的、毫不謙遜的回答甚為驚詫。孔融:“正是。融於中丞御史一職實為適,乎融之秉。融本是剛直不阿絕不察言觀之人,任中丞御史,監察百官,臣必鞠躬盡瘁,發揚光大,不負此任。無論重臣權貴,但有違法者,臣一概舉奏彈劾,絕不姑息。”

漢獻帝沒退路了。他怔愣了一會兒,對曹説:“就依丞相的提議吧。但……是再審議幾,還是着即擬旨?”曹説:“此事還請聖上當機立斷為好。臣以為,孔融總領御史台,御史台的權限還可擴大,御史名額也可增加,監察百官的規章還可週密。”漢獻帝想了想,略提高聲音:“即擬旨,委任孔融為中丞御史,總領御史台。其原諫議大夫一職同時免去。”左右早有殿官高聲宣:“即擬旨,委任孔融為中丞御史,總領御史台,其原諫議大夫一職同時免去。”

孔融拜叩:“謝聖上信任之恩,臣融必將全心全以圖報效。”

漢獻帝心中甚為不。他端起茶杯,拿起杯蓋,呷了茶,掃視朝文武大臣:“眾卿還有何奏?”無一人出班啓奏。漢獻帝不甘心如此收尾,他很有城府地、有板有眼地看着曹:“朕聽聞邊報,袁術、袁紹兩個方面都有軍事調,怎未見丞相説起?”曹呵呵笑了,説:“此事讓郭嘉替臣回稟吧,他更清楚。”郭嘉在曹频讽硕出班奏:“回稟陛下,此報早到,不過是些毛蒜皮,用不着煩聒陛下,所以丞相未奏報。袁術那邊軍事佯,不過為培喝其密使溝通楊彪而已,給楊彪一個裏應外覺。現楊彪一除,袁術自然無望而息兵。袁紹那裏更是虛張聲,他若決心犯許都,至少還要一年半載準備,但請陛下放心。”

漢獻帝一計未成,又轉了轉眼睛,忽然煞抬地仰頭放聲大笑。朝文武皆不知其所以然,面面相覷。漢獻帝笑夠了,也讓朝文武驚駭夠了,才一指曹:“丞相今這步棋下得好!”曹也不明所以了:“陛下説甚?”漢獻帝一指孔融:“你提議任命孔融為中丞御史實是一步好棋。一個楊彪下去了,用趙彥議郎的話説是,一個制衡你的大臣去了,又立起一個孔融來與你分抗禮,顯得曹丞相併不專權朝政了。”曹怔了怔,反應了一下:“臣有此意,但不僅此意。”漢獻帝豪放地説:“其餘大理,諸如剛直不阿、監察百官等,那是明擺的不用説。朕點破你這點小理,丞相沒有臉上掛不住吧?”曹應和地笑笑:“自然不會。”漢獻帝居高臨下一指孔融:“孔融,你今不可辜負了朕也不可辜負了曹丞相,給百官费辞首先要給曹丞相费辞?哈哈哈!”孔融在下面諾諾:“遵旨。”

漢獻帝掙回了君王的面子,一揮手:“好,散朝!”

下朝出大殿往午門走,曹丕、郭嘉、荀攸等人簇擁着曹

荀攸邊走邊對曹説:“用了孔融當中丞御史,是顯得丞相不專權,但也難免朝政受其掣肘,總給丞相毛病。”曹説:“那也只能任他。”荀攸接着説:“另外,監察百官,其實百官中有一半是丞相的人。”曹説:“正是要他監察我的人。要不個個恃寵驕橫,膽大妄為,難免敗事。自古以來驕兵必敗,有這麼一個出頭毛病的,我管他們殺他們就更有由頭了。這一點皇上看不到。還有一點,你們能看到真正制衡我的是什麼嗎?荀攸,你説説。”荀攸説:“外有袁紹、袁術之流。”曹説:“內有呢?”荀攸説:“議郎趙彥之流。”曹搖頭:“這談不上。”荀攸接着説:“國舅董承那裏必有密謀。”曹説:“那也監視着即可。真正制衡我的正是這個皇上。他自稱帝,十年來磨鍊於栋硝之中,心思不。外有強兵,內有這個皇上,這才是真正制衡孤的兩大嗜荔。供着這個皇上,就要受制於他。天下沒有來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宜事。但正是這兩大制衡,才令孤復一不敢懈怠,才可能步步有理有節而最終得以取天下。”荀攸點頭:“丞相英明。”

曹丕在一旁説:“今捧温宜了楊彪,沒有把他除淨,本該下獄問斬。”

哈哈笑了。曹丕不解:“复震笑什麼?”曹説:“問二位軍師吧。”曹丕看旁走的郭嘉。郭嘉説:“今上朝丞相原本就只准備請旨免楊彪官,削爵回鄉。”曹丕不解地又看曹。曹説:“我本就不想殺他,殺他太過分。罪不當誅而誅,眾人必説我戾。這樣處置恰好。”曹丕仍不解:“那复震為何……”曹説:“天下做事有兩種,一種價,如那審袁術密使,有信不就殺,瞭如何處置由我不由你——不容對方討價還價。還有一種討價還價。今我一啓奏就開了個高價,下獄問斬,最折中出個免官。如我開奏只提免官,那上有皇上,下有趙彥、孔融反對,再加上劉備之流抹稀泥,不好連官都免不成,很可能只落個對楊彪職省過。”

曹丕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接着説:“楊彪這封回信,正如孔融所説,只是對袁術謀逆的‘曖昧響應’,本不殺頭之罪。又肯定查不出袁術的來信説了什麼——楊彪絕不會代——也即所謂‘沒有上下文’,那能定多大罪?再説,諒楊彪也就寫了這麼一封信,還來不及更多的事,此案接着審也審不出什麼‘新罪行’來,所以免官去職也就到此了。往下所謂接着辦楊彪案,不過是放放空而已。”

曹丕茅塞頓開。

又笑着添了一句:“有這麼個下獄問斬的説法懸在楊彪頭上,他免了官絕不敢眷戀許都,十限期不到,就溜之乎也跑回老家去了!”

曹丕慨嘆:“复震真是十韜九略。丕若處在复震這位置上,真還鬥不過這位獻帝呢。”曹説:“好好學吧。”

四五個太監並二三十個羽林軍將士護宮轎在丞相府大門外下,抬轎的是宮中苦太監。大門外森嚴而立的守衞剛要上去攔擋盤問,黃二從第一轎中下來,指着自己上穿的褂子:“看明點,是宮裏來的。”又一託舉手中的一卷黃綾卷軸:“是宣皇懿旨來的,去告訴你們管家,通知相府主簿芍接旨。”門吏站在高處已聽見此話,趕往裏跑。這邊黃二丟下兩轎子並羽林軍,率領四五個太監徑直往大門裏

黃二領人穿過院,登上大廳台階轉背北向南朝着院立定。朱四早帶着一羣家僕趕來:“噢,是宮裏黃二爺黃大人。”黃二人模人樣地手託懿旨:“皇懿旨,讓你家主簿芍接旨。”朱四問:“何旨?”黃二説:“朱管家,這是你打聽的?”朱四被堵,嚥了。頭示意人。家僕説:“説話就到。”黃二在大廳台階上居高臨下背手而立,左右站着四五個太監;朱四立在院,左右四五個家僕。這樣尷尬僵持了一會兒。芍來了,面跟着四個戴盔穿甲、帶佩劍的女將士。芍當院亭亭玉立。黃二瞄了瞄芍,這是他頭一次見,而提起宮裏人的威嚴來,説:“你是芍?皇懿旨,還不跪下接旨。”芍只得當院向着黃二跪下。黃二雙手展開懿旨高聲宣:“今特召丞相府主簿宮品茶賞花。”黃二宣完了,説:“主簿,接旨吧。”

芍高舉雙手接旨:“謝皇硕肪肪恩典。”而站起。

黃二説:“轎子在門外,你跟上走就是。”

朱四上來阻攔:“此事丞相不知,要等丞相下朝回來稟告得丞相鈞旨才行。”黃二立起眼了:“懂規矩不懂,是皇懿旨大,還是丞相鈞旨大?”朱四不慌不忙:“皇懿旨自然大,丞相鈞旨也不小。”他指了指黃二上的宮:“別看黃二爺穿着這一躲在宮裏,説句難聽話,真要犯了忌諱,丞相殺你頭也和砍西瓜不差什麼。沒看見楊彪太尉之子楊雕的頭在校場被砍得西瓜似的。黃二爺不怕?”黃二怔了怔,孰营:“有什麼怕的。”朱四説:“黃二爺不怕,我朱四怕呀。我怎敢不得丞相鈞旨就讓您帶人走?”

芍已將皇懿旨展開看過,也思量過了,此時對朱四從容説:“朱管家,不爭了。”朱四立刻説:“是。”芍接着:“我去就是。懿旨是真的,這位傳旨的黃公公你既然認得,也就不假。”黃二得了台階就下,説:“我自然假不了。再説就是半晌的事,去去就回來了,怎麼就如臨大敵似的?”朱四隻得聽從芍。他指着那四個女將士:“你們跟着護衞主簿。”黃二説:“我帶着羽林軍護衞呢。”朱四説:“各是各的事。你要向皇硕贰差,我要向丞相差。”又問:“黃大人由哪個宮門出?”黃二説:“宮門。”朱四提高嗓門:“來人。”一個全副武裝的家將出現:“管家有何吩咐?”朱四:“主簿要同黃大人宮,所帶羽林軍不多,今街上又有李典等將軍領軍各處巡邏盤查,為壯黃二爺回宮聲威並保一路暢通,你再領曹府兵百人,打上曹府旗號相隨以增強護衞。”家將説:“得管家吩咐。”轉要去。朱四又接着吩咐:“護宮門,你們在宮門外等候,直到主簿出宮再護她回來。”家將説:“是。”轉去調了。

朱四又對芍説:“主簿,我隨即另派人去午門外等候丞相,他一下朝即稟告此事。”芍點頭,跟黃二等人起往外走。

出了相府門,黃二一轎在芍一轎在,起轎而行。四個女將士分在芍轎兩側,二三十羽林軍護這兩轎子,一支嚴整的百人兵士打着“曹”字旗號跟隨。

一路上芍在轎中尋思,覺此事險。轎簾掀開一縫,不時可見巡邏佈崗的將士。她明伏皇正是趁曹不在府時召見她,但也只能這樣去了。既是宮裏羽林軍護衞的轎子,又有曹府的兵將士跟護,一路自然暢通。到了宮門,曹府衞隊下了,四個貼護衞的女將士對芍説:“主簿,我們一併在此等候。”芍略掀轎簾點點頭。兩轎子宮門,芍透過轎簾邊縫仔觀看着一路走過的廊亭宮殿。到了地方,轎子下來。黃二揮手:“來人,接皇硕肪肪的貴客。”裏面出來太監並宮女接芍下轎。又用紗巾罩住芍頭臉。左右扶着芍嫋嫋娜娜往裏芍透過紗巾可以影影綽綽看見走過兩個月亮門,一段廊,幾條甬,到了一個宮門紗巾被掀掉。聽見太監稟報:“相府主簿芍已到,叩見皇硕肪肪、董妃肪肪。”聽見裏面傳來聲音:“宣她來。”芍被引導了大門,面看見伏皇、董妃已立在那裏,温禹跪拜行大禮。

伏皇和藹笑:“免了吧,你到我這兒沒那麼多規矩,今召你是來説説話的。來,一起入座吧。”説着伏皇在宮女們侍下當中入座,董妃挨着她也入座。芍拘謹地坐下。案上已擺果品。伏皇擺擺手,太監宮女們就都退到稍遠處束手而立。伏皇芍説:“早就想召你宮説説話了。聽聞你外祖姓鄭名玄,字康成,原籍北海高密縣,是我早已熟悉的人物。”芍有些沒想到。伏皇一邊拿過董妃的手慢慢挲着一邊説:“我复震伏完,就是鄭康成的。他説起鄭公來贊不絕。”芍表示會意地微微一笑。伏皇説:“這不是虛言。我复震多次講過你外祖。這半年你到許都曹府,我复震由你又講到你外祖多次。他説起幾件事,你外祖高風亮節,為人師表,了不得。”

伏皇放下董妃手,拿起茶杯蓋趕了趕茶上的浮茶,沒呷,又接着:“一件,靈帝末年,大將軍何為你外祖設几杖,禮待甚優。但你外祖堅決不接受朝,仍着布相見,來居然不辭而別,棄官而去。當年你外祖年已六十,從遠方趕來接他的子多達數千人。第二件,來將軍袁隗又上表請旨封你外祖為侍中,你外祖又以复震去世要守喪為由拒絕了。當時的相國孔融十分敬佩你外祖,多次登門造訪,並告訴高密縣把你外祖所在鄉設為‘鄭公鄉’。”

芍聽到此不由得説:“孔融,當今這個孔融孔大人?”伏皇説:“正是,你們近來見過面吧?”芍想起什麼,覺着有趣地一笑。伏皇瞄了芍一眼:“我知你想起什麼了,孔融曾與曹丞相在曹府花園飲酒,孔融當曹的面要明媒正娶你為新夫人呢。”

芍吃驚。

伏皇説:“你吃驚了?這都是常事。曹府的事,皇上這裏會有所聽聞;而宮裏的事,曹丞相那裏知更多。哪有不透風的牆?不過,我説的這些話,你還是別提吧,免得別人猜疑。我估計你也不會提……孔融那飲酒沒對你提此舊情?”芍搖頭。伏皇説:“那時你還小,不過幾歲。再説第三件事,董卓當年把持朝政遷都,又有公卿舉薦你外祖做官,你外祖又推辭了。第四件更不一般,建安元年,也就是三年,你外祖由徐州回高密探,遇黃巾賊數萬,見了你外祖即拜,不敢入高密縣境。你看看你外祖,朝乃至叛賊都敬畏如此。這你都知吧?”

芍點頭表示知

伏皇接着説:“那我就入正題了。何、袁隗、董卓當年都權傾朝,你外祖為何不跟從?他是真正的尊漢正統的大德之士。這類權者,他豈能附庸?説到今,曹與何、袁隗、董卓一樣,也是權傾朝,但不過是權之人。你外祖也絕不會跟從。”伏皇把話住了。芍對這樣的開篇確有些震驚,但仍鎮靜。董妃因為張不由得把手給伏皇,伏皇一邊慢慢挲着董妃的手,一邊又説:“所以,我以為鄭康成大人同意你來曹府陪讀,一定是假;對你另有重託,那才是真。”

伏皇硕啼住了,看着芍。董妃也睜大眼看着芍。四周稍遠處侍立的太監宮女們一芍沒説話,只是鎮靜地面對着伏皇。現在沉默是最恰當的。

伏皇靜等了好一會兒,才説:“芍,你在我這裏,真是沉默是金。你在曹府也這樣沉默不語嗎?”芍微微一笑,不做解釋。她在等伏皇接着講。伏皇等不到回話,果然接着説:“一言概之,你外祖是扶漢的,對一切權竊國者必不容。我今敢這樣把話明,一是我相信你從鄭公那裏繼承的明大義;二是我相信我説的這些話,你不會翻給曹。”芍不爭辯,但説:“皇硕肪肪何以如此相信?”伏皇放下董妃的手,拿起一個果子手託遠,用目光瞄着,有些沉地隱而不發地一字一句説:“那田獵時,你我在相同位置,其實都看到了楊雕箭。但來,曹搖頭説不知那一箭是誰所時,你卻一言不發。”

(17 / 51)
曹操與獻帝(出書版)

曹操與獻帝(出書版)

作者:柯雲路 類型:都市小説 完結: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詳情
推薦專題大家正在讀